科普界公众号二维码

AI科普创作产品及公司盘点

原创 137 0


综合型科技巨头布局


  1. 百度健康(中国)

    • 产品:百度健康AI科普助手

    • 功能:基于ERNIE医学大模型,自动生成图文/短视频科普内容,支持医生审核后一键发布至百家号、抖音等平台。

    • 案例:已合作协和医院等200+三甲医院,单月产出1.5万条合规科普内容,成本降低70%。

    • 商业模式:B2B医院服务订阅(年费10万起)+流量分成。


  2. 腾讯医疗(中国)

    • 产品:腾讯医典AI创作中台

    • 功能:整合超50万篇医学文献知识库,通过AI生成癌症、慢病等深度解析文章,支持多语言版本(如藏语、维吾尔语)。

    • 技术亮点:AI内容经“三审三校”系统(医生+编辑+算法)确保权威性,错误率<0.1%。<>

    • 商业化:与药企合作定制患者教育内容,单项目收费50-300万元。


  3. 平安健康(中国)

    • 产品:AskBob医生AI助手

    • 应用:自动生成个性化健康建议(如糖尿病饮食方案),同步输出图文、语音播客。

    • 数据:覆盖3000种疾病知识图谱,日均生成10万条科普内容,嵌入平安好医生APP。

    • 变现模式:保险客户增值服务+企业健康管理SaaS订阅。


  4. IBM Watson Health(国际)

    • 产品:Watson for Genomics

    • 能力:解析癌症基因检测报告并生成患者易懂的科普解读,支持中英双语。

    • 落地案例:与和瑞基因合作,为肺癌患者提供治疗路径可视化分析,减少医生50%解释时间。


  1. 垂直领域创业公司


  2. 深睿医疗(中国)

    • 产品:AI医学科普生成器

    • 特色:专注影像检查报告解读,将CT/MRI专业术语转化为动画视频,已获NMPA二类证。

    • 应用场景:医院影像科自助打印报告附二维码,扫码观看3分钟病变机制讲解。


  3. 医学界(中国)

    • 产品:AI科普内容工厂

    • 模式:医生提供大纲→AI生成初稿→医生修订→多渠道分发,支持一键转制H5互动测试题。

    • 数据:合作医生超2万名,生产效率提升6倍,内容全网年均阅读量超30亿次。


  4. HealthTap(美国)

    • 产品:Dr. A.I.

    • 功能:基于患者症状提问生成定制化科普内容库,提供分级诊疗建议(从家庭护理到急诊指引)。

    • 本地化:与微医合作推出中文版,嵌入在线问诊前导流程,降低30%无效咨询。


  5. Omnio(英国)

    • 产品:Clinical AI Writer

    • 创新点:将最新临床试验数据自动转化为患者教育材料,如“PD-1抑制剂治疗胃癌的10个必知问题”。

    • 合规性:符合欧盟MDR法规,正申请中国NMPA认证。




  1. 工具型SaaS平台



  2. 小库科技(中国)

    • 产品:医学内容AI工厂

    • 核心技术:医疗知识图谱+多模态生成,输入关键词自动产出文章、信息图、短视频脚本。

    • 客户:服务县域医院健康宣传科,1980元/月订阅费,降低基层科普内容制作门槛。


  3. Writesonic(国际)

    • 产品:Medical Writer AI

    • 优势:支持生成FDA/EMA格式的药品说明书患者版,自动标注循证医学证据等级。

    • 收费:按字数计费,每千字$15,跨国药企客户占比超40%。


  4. 幂简健康(中国)

    • 产品:AI科普内容合规引擎

    • 功能:检测科普内容中的广告法违规词(如“根治”“第一”)、证据缺失等风险,替代人工审核。

    • 数据:接入国家卫健委术语库,误判率<0.5%,已服务丁香医生等头部平台。<>



  1. 创新应用场景案例



  2. 短视频领域

    • 抖音健康:推出“AI科普官”计划,提供智能脚本生成+虚拟数字人播报,医生只需录音即可生成口播视频(如@心血管王医生使用后粉丝月增50万)。

  3. 元宇宙科普

    • 元象XVERSE:与华西医院合作开发“消化道之旅”VR科普,AI动态生成病变过程演示,已进入200所中小学健康教育课。


  4. 智能硬件联动

    • 乐普医疗AI血压计:测量后自动推送个性化科普(如“盐敏感型高血压的饮食方案”),内容库由AI每周更新。



选择AI科普工具的5大评估维度

  1. 医学合规性:是否接入权威知识库(如UpToDate、中国临床指南库)?

  2. 多模态能力:能否同步生成图文、视频、播客等内容形态?

  3. 本地化适配:是否支持方言翻译(如粤语科普视频)、区域性疾病特征(如南方寄生虫病)?

  4. 人机协作效率:AI能否理解医生标注的修改意见并自主优化(如“将专业术语替换为比喻”)?

  5. 商业化接口:是否预设电商导流、药企合作等变现模块?


  6. 未来趋势:从辅助创作到自主运营,AI将承担60%的标准化科普内容生产(如常见病解释),医生专注复杂案例解读与IP运营。

  • 风险提示:需防范AI“幻觉”导致内容错误,建议采用“双医生交叉审核+区块链存证”机制。

声明:部分企业数据来源于财报、白皮书等,不能完全代表行业情况。


科普界公众号二维码 科普界版权声明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