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界公众号二维码

8月截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云说新科技” 科普传播大赛开始

转载 10 0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举办2025年第六届“云说新科技”科普传播大赛,旨在通过科普短视频这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培育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技成果讲解和传播能力,让科技成果更好更快更广泛地传播与转化,促进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有效衔接,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助力建设科技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传播科技成果,助力科技创新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区域赛承办单位: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北京工业大学、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武汉理工大学、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东北林业大学、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华侨大学、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江西省机械工程学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全国赛承办单位: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天津市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市设计学学会


全国赛支持单位: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天津市宝坻区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津南区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

支持媒体:《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工程》、天津广播电视台《我们爱科学》栏目


三、面向对象


主要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的硕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以及科技工作者等。


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与均可,鼓励组建团队(2~5人)参与活动。鼓励配备指导老师。


四、大赛时间

2025年5月~ 8月  区域选拔赛;

2025年9月~11月  全国总决赛。


五、大赛内容

以科普短视频为主要表达形式。选题范围、格式规范等具体内容见附件1,参赛作品评选标准见附件2。


六、报名方式

(一)区域选拔赛报名方式以各区域发布通知为准。报名表格式见附件3。

(二)全国总决赛由各区域推荐晋级,不接受自行报名。


七、联系方式

(一)区域赛联系人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赛区  

王丹晨  15600929161

北京化工大学赛区          

杨  艳  13601166481

上海交通大学赛区          

郑思航  1520179975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赛区    

李时宇  15801139860

湖北赛区                  

蔡  喆  13871252917

天津赛区                  

栾彧霏  13207655692

黑龙江赛区               

于  迪  15846579167

江苏赛区  

高清军  13218880806,

罗海霞  13851833694

福建赛区                  

李惠萍  18649619064

辽宁赛区                  

李瑞芝  13940218335

河南赛区                  

荆  琪  13613850979

江西赛区                  

彭  磊  18607093797

(二)全国赛联系人

马  彬  022-88628056,18522517595

(三)大赛联系人

郭英玲  010-68799028    

傅  蓉  010-68799014

贾建云  010-68799088    

刘惠荣  010-68799024 

附件1: 2025年第六届“云说新科技”科普传播大赛方案

附件2:“云说新科技”科普传播大赛参赛作品评选标准

附件3:“云说新科技”科普传播大赛报名表

 (附件请用电脑打开官网通知链接下载www.cmes.org/kphd/93109317e675452c83b9ad2e9457652c.html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2025年5月23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附件2:“云说新科技”科普传播大赛参赛作品评选标准


一、评价指标

作品必须为原创,符合大赛主题、选题范围和规范要求,在科学性、通俗性、逻辑性、可看性、技术性等方面具有一定水准,鼓励介绍和传播参赛者本人或所在研究团队或所在单位的自有科技成果、科研进展和科技成就。

(1)自有科技成果

鼓励介绍和传播参赛者本人或所在研究团队或所在单位的科技成果、科研进展或科技成就。

(2)科学性

内容真实可靠、科学合理,符合客观实际,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概念、定义、数据、结果等表述严谨、正确无误。

(3)通俗性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将专业深奥的科技内容,化抽象为具象,讲清楚、讲透彻、讲好。

(4)逻辑性

内容完整,能够抓住核心关键内容进行介绍,脉络清晰,结构合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逻辑性强。

(5)可看性

表现形式新颖有创意或有特色,且与表达内容相符合,整体不平淡乏味,具有一定吸引力,可看性强,完播率高。

(6)技术性

网络素材引用少;画面清晰,画质好,视觉美感强;剪辑效果好,镜头切换自然;字幕大小适中,无错别字;配音清晰,语音、语速、语调与主题相符;整体风格、色彩、特效、动画、音乐、音效等搭配协调,科技与艺术表现手法相互融合。

二、评分标准

评分采用百分制,自有科技成果、科学性、通俗性、逻辑性、可看性、技术性六项指标分值分别为 10 分、20 分、20 分、20 分、15 分、15 分,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图片图片图片


科普界公众号二维码 科普界版权声明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