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对科学传播人才建设的新要求,切实推进浙江省科学传播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浙江省科普联合会、浙江省科技交流和人才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第二届浙江科学传播大赛。
具体通知如下:
一、赛事定位
省级权威性:浙江首个整合多赛道资源的省级科普赛事,优胜者有机会直推科技部四大科普赛事。
全民参与性:覆盖科研人员、高校师生、中小学、科普基地及社会创作团体等。
成果转化:优秀作品纳入浙江科普资源库。
二、大赛主题
创新浙江 智启未来
三、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科普联合会、浙江省科技交流和人才服务中心、浙江省沈括科普基金会
承办单位:余杭区科协、拱墅区科协、海盐县科技局
四、赛道设置
本次大赛设置科普讲解、科学实验展演、科普微视频、科普图书四个赛道。鼓励围绕前沿科学、新质生产力、生命健康、生物技术、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绿色生态等公众关注的科学热点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重点选题方向进行作品创作。
01 科普讲解赛道
该赛道由嘉兴市海盐县科技局承办。
1.初赛
科普讲解自选科普主题,形式可以是个人或多人讲解。参赛选手需提交围绕一个自选主题的科普讲解视频。视频时长不超过4分钟,视频画面要以人物讲解为主,相关科学或实验现象等可使用近景及特写镜头,可加字幕。讲解时可借助道具、多媒体设备(屏幕、电视等)。视频格式MP4、MOV等常见格式,最好为高清视频。
提交截止时间:2025年6月15日。
2.复赛
复赛将集中举行科普讲解复赛。复赛内容由个人展示和自主命题讲解展示两个环节组成,选手依次完成各环节。个人展示环节限时1分钟,选手结合个人科普和科学传播实践与感悟进行现场讲述。可采用多种形式,鼓励特色和创意。
自主命题讲解环节限时4分钟,由选手自行确定一个科普内容进行讲解。讲解须突出内容的科学性,可通过表述特定场景和对象,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辅助讲解效果。
时间:7-8月。
3.决赛
决赛比赛内容由自主命题讲解展示和评委问答两个环节组成,选手依次完成各环节。自主命题讲解环节,限时4分钟,选手自行确定一个科普命题进行讲解。讲解须突出内容的科学性,可通过表述特定场景和对象,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辅助讲解效果。
评委问答环节由评委就选手的讲解展示内容进行提问,主要考核选手对讲解内容掌握的深度和广度。选手回答时间限时1分钟。
时间:9月。
地点:海盐县。
02 科学实验展演赛道
该赛道由嘉兴市海盐县科技局承办。
1.初赛
参加科学实验展演赛道的选手需录制并提交科学实验展演视频一部,相关科学或实验现象等可使用近景及特写镜头。视频可加字幕,但不得有过度剪辑包装等后期制作。视频格式MP4、MOV等常见格式,最好为高清视频。视频时长不超过6分钟,不可有剪辑、包装等后期制作。
科学展演内容为自选实验。自选实验限定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和工程技术学科,内容由代表队自行确定,形式不限,所需器材、材料由代表队自行准备。表演有较强艺术表现形式,鼓励形式和手段创新。
提交截止时间:2025年6月15日。
2.复赛
将举行专场复赛,上台选手限20人(含)。表演内容需与报名时的主题相同,不可更换(可在原主题内容基础上进行微调)。每组限时6分钟。
代表队出场时可播放20秒自我介绍视频。该环节不作评分,视频由代表队准备。视频统一用高清的AVI、MP4或MOV格式;提供的 PPT(可配有背景音乐)须为OFFICE2010(或以上)通用版本,文件大小不超过40M, PPT中若插入视频请使用WMV格式。视频及 PPT 均为16:9横幅比例。
时间:7-8月。
3.决赛
比赛内容为自选实验和评委问答。
自选实验要求参考复赛,可以在决赛阶段进行微调。评委问答环节时间为2分钟,就代表队的自选实验或科学素质进行提问,问题由评委随机提出,主要考核科学素养的积累情况和随机应变能力。
时间:9月。
地点:海盐。
03 科普图书赛道
该赛道由杭州市拱墅区科协承办。
1.作品要求
推荐的作品应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正式出版发行的图书(含译著和再版图书,未曾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不包括报纸、期刊、音像制品或电子出版物),且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服务于国家重点需求,体现时代需求和价值导向。
(2)具备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内涵。
(3)推荐作品无知识产权争议,严禁剽窃、抄袭他人作品。
(4)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设计制作精良,面向社会关注或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公众喜闻乐见。
(5)丛书为成套作品。
(6)作品语言文字为简体中文。
除了上述基本要求外,以下鼓励性、导向性要求供参考,以期作品能够根据自身形式和所在领域的特点,进一步提升内容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1)有利于弘扬科学家精神,生动讲好科学故事,鲜明塑造科学家形象,让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光耀时代。
(2)鼓励前沿科学领域的科普作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技前沿和重大科技成就,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科技、脑科学等领域。
(3)突出科学性和创新性,能够准确传播科技知识,加深公众对我国科技发展和未来科技趋势的理解。
2.推荐要求
推荐的图书作品原则上应为本省作者编著或本地区出版单位出版发行。
推荐单位应加强对推荐图书作品的内容审核,确保内容健康、科学,无违背科研诚信及科技伦理的行为,符合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要求,价值导向积极向上。
3.截止日期
推荐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15日。
4.评选程序
2025年浙江省优秀科普图书作品评选工作包括形式审查、通讯评审、会议评审三个环节,采取同行评议等方式,形成优秀科普图书作品建议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为2025年浙江省优秀科普图书作品并向社会推介。
5.图书邮寄
收件人及联系方式:李学林 18698552667。
收件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申花路798号普华科创中心508室。
04 “沈括杯”科普微视频赛道
该赛道由杭州市余杭区科协承办。
1.作品要求
(1)时间要求:
参选作品应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之间完成制作并公开播映的原创微视频作品,在电视台,国内主流网络平台,主要科技、科普类网站,具有广泛影响的专业网站公开播映,并提供相应的播放证明。
提交截止时间:2025年6月15日。
(2)内容要求:
围绕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反映科技发展进步,用科学声音讲述科学故事;属于科技、科普类作品,内容短而精,兼具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艺术性、趣味性。
(3)作品规格:
①时长为2~5分钟。
②视频格式须为MP4格式、16:9全画幅横版、高清画面分辨率为1080P以上,单个视频大小为100~300兆之间。
③视频应由片头、正片、片尾三部分构成,视频片头名称应与推荐表一致,片尾应体现主创人员、制作单位、版权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④视频中的文字语言应为简体中文,配音和解说使用普通话,配简体中文字幕。
(4)原创要求:
作者承诺参赛作品的创作思路、内容、素材等需为作者原创,无知识产权争议,严禁剽窃、抄袭、侵占、篡改他人作品。若发现抄袭,取消评选资格。
非原创部分不得超过视频总时长的10%,以下涉及公共素材、商业网站素材、人工智能生成素材均视为非原创部分。
(1)使用事件、报道等公共视频素材的需在画面注明“资料”及出处;引用商业网站素材或他人原创素材的,应在视频中标明引用素材来源。引用素材需提供授权使用证明。
(2)音乐素材使用或改编歌词,应取得版权方授权,使用公共素材的需说明情况。
(3)使用动画制作平台创作的视频,如其模板、表现元素等素材均为动画制作平台提供的公共素材,视为非原创。
(4)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图片、文案,视为非原创。
2.注意事项
(1)同一作者只能申报一部作品。若发现重复推荐,将取消评选资格。
(2)各单位推荐的作品,推荐单位需预先进行政治性、科学性审核,确保作者身份真实、无违背科研诚信及科技伦理的行为。
(3)自荐作品,需由所在单位或两位相关领域副高级职称及以上人员开展审核,明确自荐作品的科学性、无违背科研诚信及科技伦理的行为。
(4)首届“沈括杯”科普短视频创作大赛的获奖作品,符合科技部2025年科普微视频大赛要求的,可纳入本年度推荐序列,获得向科技部赛事报送参评的资格。
五、相关要求
(一)参赛作品要契合大赛主题,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党的宣传工作方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相关要求。
(二)参赛作品需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大赛主题,有较强的科学文化属性,围绕弘扬中国文化,体现融合创新思想,体现创意设计和创新理念,贴近生活,思想健康向上,通俗易懂,反映新时代主旋律。
(三)参赛作品须是参赛选手原创,无抄袭仿冒,不得侵犯任何一方的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作者需保证对提交作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若发现抄袭,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如作品内容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导致任何争议、索赔、诉讼等后果,由报送作品单位和个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大赛主办方和承办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四)大赛主办方拥有对所投稿作品的公益使用权和展播权。
评论列表